-
【海安县招商】正威国际光电显示偏光板产业基地落户海安 助力长三角高端制造升级
海安市人民政府与正威国际集团在深圳成功举行光电显示偏光板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这一百亿级项目正式落户海安。此次招商引资是海安市布局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举措,项目将分三期建设,涵盖偏光板生产线及上下游配套,全面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达150亿元,为长三角光电显示产业链注入强劲动能。 一、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 正威国际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产业集团,连续多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其核心业务覆盖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全产业链。光电显示偏光板是液晶面板的核心组件,技术门槛高、市场需求大。海安市地处长三角腹地,具备区位交通、产业配套和政策支持优势,此次合作将填补区域高端偏光板制造空白,推动海安市从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升级。 二、项目规划与产业布局 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分三期实施:一期和二期重点建设4条TFT-LCD等级偏光板生产线,年产能8400万平方米,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约100亿元;三期聚焦产业链延伸,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海安市将围绕该项目打造光电显示产业园,吸引更多关联企业入驻,构建从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生态链。 三、技术优势与市场前景 正威国际集团在光电显示领域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偏光板技术可满足8K超高清、柔性显示等高端需求。随着全球液晶面板产能向中国转移,偏光板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项目投产后,不仅能缓解进口依赖,还将提升中国在显示产业链的话语权。海安市通过引入该项目,有望成为全国重要的偏光板供应基地。 四、区域经济与协同发展 海安市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该项目落地后,预计带动就业超2000人,并促进本地物流、仓储等配套服务业发展。南通市已将光电显示产业列为“十四五”重点发展方向,海安基地将与周边城市的面板、模组企业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巩固长三角在全球显示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2025-07-10
-
【江苏招商】淮安1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 创新驱动与政策红利双轮助推区域招商引资
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淮安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与强化政策扶持,成功推动首批1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省级创新企业库,为区域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此次入库企业涵盖医药、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标志着淮安市在培育创新主体、落实税收优惠及精准服务企业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政策赋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江苏省科技厅公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中,淮安市168家企业凭借核心技术能力与创新潜力获得认定。根据国家政策,入库企业可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75%的税收优惠,同时叠加地方配套支持措施。淮安市科技局严格贯彻科技部《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1+3”科技助企机制,将评价入库与高企培育同步推进,形成梯度化创新主体培育体系。 二、全流程服务优化企业申报体验 淮安市全面推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线上办理,依托数字化平台简化流程。相关部门组织县区通过网络、微信等多渠道开展政策解读,提供“一对一”业务咨询,确保企业高效完成申报。这种“零接触”服务模式既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又显著提升行政效率,企业满意度持续提高。 三、产业布局凸显区域特色优势 此次入库企业集中分布于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淮安市“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高度契合。例如,部分医药企业依托淮安国家级经开区载体优势,加速创新药研发;电子信息企业则受益于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这种产业导向性入库机制,为区域经济结构升级提供支撑。 四、长效机制巩固创新发展基础 淮安市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动态培育库,联合财政、税务等部门形成政策合力。通过定期走访调研,精准对接企业研发投入、人才引进等需求。数据显示,淮安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连续多年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反映出政策激励对创新投入的拉动效应。未来还将通过举办创新挑战赛、产学研对接等活动,进一步激活中小企业创新潜能。 此次科技型中小企业集中入库,是淮安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缩影。通过政策杠杆与市场化手段结合,淮安市正加速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的梯次培育链条,为打造长三角北部重要创新节点城市奠定基础。
2025-07-10
-
【常州招商】常州四药启动新药智能制造项目 助力产业升级与招商引资
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新药(新制剂)206智能制造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企业在智能化转型和招商引资领域迈出重要一步。该项目通过技术改造与产能升级,将推动高端制剂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常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 常州四药作为常州市生物医药领域的重点企业,长期专注于创新药物研发与生产。新药(新制剂)206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是响应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药品生产质量与效率。项目聚焦多力姆、乌力妥等国内首创制剂,以及滴眼剂、临床急救药等高端产品,填补相关领域技术空白,助力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核心技术与产能规划 项目依托原有厂房进行CGMP改造,引进国际先进的全自动制药生产线,涵盖片剂、控缓释胶囊、滴眼液及脂微球注射剂等多类剂型。通过精准给药技术突破,实现结肠定位缓释新药的规模化生产。项目投产后,将显著提升企业产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端制剂的需求,同时为常州市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带动企业年销售额显著增长,并创造可观利税。此外,通过智能化生产降低能耗与排放,符合绿色制造要求。项目的实施还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为常州市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四、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常州四药此次智能制造项目的启动,为国内制药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示范案例。未来,企业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推动更多创新药物产业化。常州市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生物医药项目落地,巩固其在长三角医药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2025-07-10
-
【南通招商】南通开发区深化产改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助力高质量发展
南通开发区围绕“三个全方位”战略定位,以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为牵引,通过改革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着力打造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配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2023年,南通开发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观摩推进会披露,区域高技能人才培育成效显著,技能人才结构持续优化。 (一)构建协同推进机制,夯实产改制度基础。南通开发区建立由人社、教育、工信、工会等多部门参与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聚焦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协同发展特点,分类制定产业工人培养计划,推动政策资源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倾斜。通过建立产改成效评估体系,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纳入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部门协同配合、企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完善技能培育体系。紧扣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大数据等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南通开发区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深化校企合作,与本地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开设“订单式”技能培训班,覆盖机械加工、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定期举办全区性职业技能竞赛,搭建技能人才展示交流平台,促进技术工人钻研业务、提升技能。同时,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推动高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发挥引领作用。 (三)强化权益保障激励,激发队伍内生动力。南通开发区健全产业工人薪酬分配激励机制,推动企业落实技能与薪酬挂钩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选树宣传优秀产业工人典型。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保障工人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等合法权益,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通过优化公共服务,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为产业工人提供便利,增强其归属感和幸福感,引导工人队伍稳定发展。 (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培养供给能力。南通开发区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定向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过程,提供实训岗位和设备支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无缝衔接。同时,推行“新型学徒制”,由企业导师和院校教师共同带徒,通过“工学交替”模式提升学徒实操能力,为产业发展持续输送技能人才。 南通开发区通过系统性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正逐步构建起与经济发展新动能相匹配的技能人才支撑体系。随着改革举措持续落地,区域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为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2025-07-10
-
【扬中市招商】八桥镇聚力招商引资实现首季经济"开门红"
江苏省扬中市八桥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速项目落地,实现首季度经济运行"开门红"。全镇聚焦招商引资关键环节,依托"乡贤经济"优势,在重要时间节点召开多场发展促进会议,推动6个项目落地,另有10个项目进入洽谈阶段。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工业销售均实现稳定增长,重点产业项目开工率达90%,为全年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经济运行质态稳中向好 八桥镇首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健增长态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897万元,同比增长14.5%;工业销售总额达17.2亿元,增幅5.7%。两项核心指标的同步提升,反映出扬中市八桥镇在复杂经济环境下仍保持较强发展韧性。通过强化企业服务、落实惠企政策,辖区内企业产能得到有效释放,产业链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二、重点项目推进成效显著 在市级重点产业项目方面,八桥镇10个项目中已有永航动力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位居扬中市前列。当地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从土地供给、审批服务到建设保障形成闭环推进体系。特别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项目投资强度与科技含量同步提升,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三、乡贤经济激活发展潜力 八桥镇创新打造"乡贤经济"品牌,利用春节、清明、五一等乡贤返乡集中期,组织召开发展促进会分会会长会议8场,覆盖全镇所有行政村。通过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已促成6个乡贤投资项目落地,涉及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另有10个优质项目进入深度洽谈阶段。这种以情感为纽带、以产业为依托的招商模式,成为扬中市八桥镇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扬中市八桥镇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目标,动态调整产业扶持政策。一方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引导船舶配套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另一方面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光伏组件、汽车零部件等细分领域。通过建立梯度培育库,已有3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创新驱动特征日益明显。 五、营商环境建设提质增效 为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八桥镇推出"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机制,解决企业用工、融资等诉求23项。同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将项目审批时限压缩40%,市场主体满意度测评连续两个季度保持扬中市第一。这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体系,有效增强了区域投资吸引力,为后续发展积蓄后劲。
2025-07-10
-
【江苏招商】江苏56家企业入选五星级上云企业 数字化转型助力产业升级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首批星级上云企业评定结果,56家企业拟认定为"五星级上云企业",标志着江苏省在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招商引资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此次评定是江苏省实施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一、星级上云企业评定标准与规模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评定工作,建立了严格的三级评价体系。五星级为最高等级,要求企业在云平台应用深度、融合创新能力、智能化改造成效等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除56家五星级企业外,另有259家四星级企业和595家三星级企业入选,形成梯次发展的企业上云格局。评定结果公示期将持续至8月下旬,接受社会监督。 二、五星级企业的行业分布与示范效应 拟认定的五星级上云企业覆盖新能源、智能制造、汽车制造等多个重点行业。其中,江苏由甲申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代表新能源领域,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体现智能制造特色。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实现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全流程云化改造,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三、企业上云的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江苏省制定了明确的企业上云发展目标,计划年内新增3.5万家上云企业,建设2000家星级上云企业和3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人士表示,将持续优化企业上云服务生态,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四、数字化转型的经济社会效益 企业上云有效降低了信息化建设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和协同创新能力。以五星级企业为例,平均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左右。江苏省通过推进企业上云,不仅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还带动了云计算产业链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典型经验推广,扩大示范效应,推动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5-07-10
-
【江苏招商】无锡三企跻身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 彰显数字经济发展活力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无锡市通过持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大数据领域的高成长性企业落户。华云数据有限公司、帆软软件有限公司和浪潮卓数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凭借技术实力和市场表现,入选“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榜单,其中两家企业为连续两年蝉联,凸显无锡在大数据产业生态中的竞争优势。 一、无锡三企入选体现区域产业集聚效应 此次评选覆盖大数据全产业链,从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应用案例等多维度综合评估。无锡市入选的三家企业均属于云计算、商业智能等细分领域的领军者:华云数据专注于云计算服务,帆软软件深耕商业智能分析工具,浪潮卓数聚焦政府数据治理与行业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浪潮卓数与帆软软件已连续两年上榜,反映其技术积累与市场认可度。 二、评选标准突出市场化与创新导向 该榜单不以企业规模为唯一指标,更注重实际业务表现。公开资料显示,华云数据曾获多项国际云计算认证,其混合云解决方案应用于金融、教育等领域;帆软软件连续多年在国内BI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浪潮卓数则参与多项国家级大数据标准制定,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这种评价体系与无锡市“注重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方向高度契合。 三、头部企业与垂直领域创新者同台竞技 同期入选企业包括华为、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以及垂直领域的技术服务商。无锡三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于:华云数据通过自主可控技术构建云生态;帆软软件以低代码平台降低数据分析门槛;浪潮卓数依托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园开展场景化应用。这种“巨头+创新者”的产业结构,印证了大数据产业多层次协同发展的趋势。 四、政策赋能驱动大数据产业链完善 无锡市近年来通过建设太湖湾科创带、设立专项产业基金等措施,加速大数据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公开报道显示,无锡已形成从数据采集、存储到应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并落地多个国家级行业数据中心。此次上榜企业的共性特征是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在政务、工业等场景形成规模化落地案例。 五、榜单折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分析指出,无锡三企的成长轨迹具有示范意义:一方面依托本地制造业基础开发工业大数据应用,另一方面通过跨区域合作拓展市场。例如,浪潮卓数参与长三角数据共享项目,帆软软件服务全国超万家客户。这种“技术深耕+生态协同”模式,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2025-07-10
-
【南京招商】南京13家企业跻身产业互联网百强 数字经济成招商引资新引擎
南京市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13家企业入选产业互联网百强榜单,凸显了城市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领先地位。近年来,南京市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创新主体,独角兽、瞪羚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网络零售额稳步提升,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未来,南京市将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化布局,进一步巩固数字经济高地优势。 一、产业互联网百强榜单彰显南京数字竞争力 南京市13家企业入选产业互联网百强,涵盖供应链服务、医疗科技、物流平台等多个领域。汇通达、福佑卡车等企业凭借创新模式和技术应用成为行业标杆,体现了南京市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集群优势。这一成果与南京市长期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密切相关。 二、网络零售与创新主体双轮驱动经济增长 南京市网络零售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超4600亿元的规模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南京市拥有300余家独角兽与培育独角兽企业、200余家瞪羚企业,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经济生态。这些企业通过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加速了全链条数字化改造进程。 三、政策引领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地标 南京市明确提出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并重点培育数字文创、数字金融等新业态。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灯塔工厂”,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南京市依托科教资源与产业基础,系统性构建了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数字经济闭环。 四、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南京市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制造、物流、医疗等领域进行改造。入选企业如千米网、贝登医疗等,均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行业降本增效。这种“数字+产业”的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本地企业竞争力,也为全国产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五、持续优化生态建设未来数字创新中心 南京市将进一步扩大数字贸易规模,提升信息消费层级,通过政策扶持与市场化机制结合,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南京市正加快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2025-07-10
-
【南京招商】南京国企混改项目集中招商 推动社会资本深度参与
南京市举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集中招商推介会,24个优质项目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合作,涵盖重点培育企业、新兴产业及区属企业,旨在通过招商引资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深度融合。此次混改项目招商是南京市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混改项目覆盖多元领域 此次集中推介的24个混改项目中,既包括南京市国资委重点培育的拟上市子企业,也涉及新兴产业领域的高潜力项目。六合区、高淳区等区属企业首次同步参与招商,标志着南京市国企混改范围进一步扩大。项目涵盖金融、生物科技、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多个行业,为社会资本提供了多样化投资选择。 二、混改成效显著带动社会投资 自2017年以来,南京市已有36户市属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部分企业成功实现上市或挂牌,累计引入社会资本28.5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270亿元。混改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还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招商对象广泛吸引多方参与 本次招商推介会吸引了央企、外企、省属企业、民营企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等100多家客商参与。南京市通过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推动各类资本与国企深度对接,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混改项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持。 四、政策支持优化混改环境 南京市国资委明确表示,将持续完善混改配套政策,简化审批流程,强化产权保护,为社会资本参与混改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南京市将加强混改企业的后续监管与服务,确保改革成效可持续,实现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双赢发展。 五、混改成经济转型重要抓手 南京市将国企混改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市场化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未来,南京市将进一步扩大混改范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10
-
【常州招商】瑞士新型材料项目落户常州高新区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常州高新区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瑞士思瑞安公司新型材料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美元,将建设高性能PET复合材料生产基地。作为中瑞(常州)国际合作产业园区揭牌后首个重大瑞士投资项目,项目的落地将推动常州新材料产业升级,并为航空、轨道交通等高端领域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一、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 瑞士思瑞安集团是复合材料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其母公司为瑞士上市公司施威特集团。此次在常州高新区投资的项目专注于绿色环保、轻量化高强度复合材料生产,技术门槛高,全球仅3家企业具备同类产品生产能力。项目契合中国"双碳"目标和高端装备制造需求,将有效填补国内高端复合材料市场空白,强化常州在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布局中的核心地位。中瑞(常州)国际合作产业园作为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政策与载体支持。 二、核心技术及产业应用 项目产品采用国际领先的PET复合材料生产技术,具有可回收、耐腐蚀、抗冲击等特性,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一是航空领域飞机内饰件及结构部件;二是轨道交通车辆轻量化组件;三是风力发电叶片增强材料。该材料相比传统金属材料减重可达30%,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常州已形成从原材料到终端应用的新材料全产业链,项目投产后可与本地中车戚墅堰所、新誉集团等企业形成协同效应。 三、经济效益与产业带动 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4亿至5亿元,年税收贡献约4000万至5000万元。将带动三大发展效应:一是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二是促进本地企业技术升级,目前已有5家常州企业与项目方达成技术合作意向;三是提升国际竞争力,项目产品30%将出口亚太市场。常州高新区为此配套建设了专项材料检测实验室和人才培训中心。 四、绿色发展与国际合作 项目严格遵循瑞士环保标准,采用光伏发电系统和余热回收装置,生产能耗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0%。中瑞(常州)国际合作产业园同步推出绿色审批通道,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5个月。瑞士驻沪总领馆经济官员表示,这是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在绿色产业领域的成功实践。常州市已将该项目列入市级重大产业项目清单,给予土地、资金等政策支持,未来计划联合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建立联合研发中心。
2025-07-1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